一本很美的科普人文散文,作者沈致遠博士是浙江大學畢業,赴美曾任杜邦研究院院士。文章很科學又很人文,用一些詩詞來映襯科學的理論,文章概分生物科學、資訊科學、天文學、基礎科學等。主要有談到基本粒子(一直分下去有什麼?超弦理論?)跟自我意識(我是什麼?)的討論,最後也提到科學家的社會責任,不能只著眼於局部和暫時利益,忽視了整體的長遠利益。他認為問題在於科學家與公眾之間缺乏溝通,公眾不了解科學成就的社會後果,難以發揮應有的監督作用。尤其是現代科學內容深奧,社會效應複雜,公眾一時不容易理解全部後果。過去的DDT跟原子彈是如此,現在的基因工程更要審慎運用。
以下隨便摘錄一些片段….
具象思維為抽象理論點睛,能幫助你思考。古人”白馬非馬”就是具象思維的例子。
寬廣的知識基礎是創新之源,原創精神則個人興趣有關,但是個人興趣不一定跟正業一致,況且興趣是隨心所欲的,所以兼得方法就是去搞副業…. :p
根據1840~現在的統計,每十年人的壽命增加2.5歲,所以好好活吧,每增加一歲可以得到0.25歲的獎勵。
機器人能有意識嗎? 在對人的意識跟自我意識都還弄不清楚,奢談機器人的意識言之過早。
改善基因?隨著對基因的知識增長,改善基因勢不可擋,只能因勢利導,趨利弊害了。追求完美到了極端,失去了適應環境的改變,就一定造成滅絕。
複製動物具有嚴重的先天性缺陷,而且不知道什麼時候什麼器官。即使成功複製人了,如果三十歲時突然發胖,體重變成五倍,怎麼辦呢?在這問題解決前,根本不應該考慮複製人。
蒙娜麗莎的時隱時現的微笑秘密在於人的視覺,視網膜外圍善於辨認陰影,因此看臉時外圍落在嘴,所以陰影突出,曲線顯示出微笑。而當你注意到微笑,去看嘴巴時,視網膜中間對陰影不敏感,因此微笑消失了。要畫出這樣的效果,就得在畫嘴時不看嘴,至於達文西怎麼辦到的?仍然是個謎。
香農的資訊論,重量不重值,只管資訊的統計特性,完全不管資訊的內容。讓電腦發揮神通廣大的效果,凡有資訊的地方,資訊論都可以應用。
物理界的兩輪兩雲到兩暗的故事,科學家的思想往往帶有惰性,沿老路走慣了,即使遇到障礙也不敢逾越,而勝利,則屬於敢另闢蹊徑的勇者。這裡指的是哥白尼,伽利略,普朗克,愛因斯坦等打破當時的理論,發展出新的物理學。新的暗物質跟暗能量問題將會觸發物理學的又一次革命。
任何現實世界中的指數增長現象必然會達到飽和,所以摩爾定律跟資訊爆炸會有其飽和的一天。所以想從渾沌中藉由選擇來產生一切是錯誤的想法,一定要有約束才有可能。
科學四大基本難題 : 物質本質、宇宙演化、生命奧秘、自我意識。總結可用三暗來比喻未知 : 暗物質、暗能量、暗資訊。
銳志求異,至異則狂。古今中外,大凡卓爾不群者都有點狂。狂士不是瘋子,不過大腦狂熱運轉超過極限就瘋了。
雖然很多人認為,科學與人文經常是水火不容,背道而馳,但在您這網站看到如此豐富的內容和書籍介紹,讓小弟非常欽佩。感謝您提供這樣多元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