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兩題還蠻有意思的,剛好用上最近念的幾本書。有唸雜書果然比較會扯報告,不然只會問google。難怪我以前都不知道可以寫什麼。
1. 在讀過〈歸去來兮辭〉與〈歸園田居〉之後,在你心目中,陶潛是怎樣的一個人?他在十餘年裡浮沉宦海,最後卻以「不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歸田,你覺得他應該經歷過怎樣的一種心理過程?這對你來說有意義嗎?(申論時應儘量涵括到陶淵明的士大夫身份、傳統社會中士大夫的社會責任與自我期待、乃至士人的經濟來源等問題。)
a..在我的心目中,陶是個擁有浪漫情懷跟理想主義性格的詩人,在理解到社會上價值體系的扭曲之後,採行智慧遁世主義,避免淪於防禦心態或自尊受損。他勇敢地決定只與那些能以德行和理性真誠相待的朋友來往,把世俗虛榮繁文縟節的東西視為無物,因此,他也註定要獨自生活了吧。藉由詩詞與農村的勞動生活,來達到自我對話跟忍受寂寞,來追求真性情的心靈淨土。
b.當官前讀聖賢書的儒家教育,學習到各種仁義道德跟政治理想。儒家強調關懷社會,因此學而優是一定要做官的,因為除了參政,沒有機會發揮關懷社會的抱負。儒家認為一個人不管如何有品德,如果不能入世關懷人群,使整個世界變的更好,那這種品德只是空中閣樓而已。我們可以看到道家有很多隱居的聖人,可是儒家就沒有關起門來的聖人。儒家鼓勵知識份子要對天下人負責,這也是他身為士大夫的社會責任。
但是進了官場,接受了官吏衙役跟人間大學的教育,發現各種人情、世故、貪官、送禮、賄賂、分贓、陋規的橫行。想要在官場生存,就得學習適應社會,學習一肚子男盜女娼。就像紅樓夢第四回就講了個衙役向新官傳授的故事,門子給了賈雨村一個護官符,要他不要觸犯上面列的那些有權有勢的大鄉紳們。這是個經典的例子。
另一方面,中國古代的官,薪俸都很低,就算不含孝敬上司跟送往迎來,也不能保證相對體面的生活,不能讓老婆小孩不嘮叨,不能留下像樣的遺產。甚至還不考慮養老跟疾病保險積蓄等。從經濟面考慮,一個清官是很難當的,硬要當在經濟上必定是個失敗者。道德力量有限,剛直不阿的清官總是十分罕見。
在這樣的環境下,即使要當個好官也是極其困難的。因為不願意苛政待民的好官,政府反而會讓好官走路。好比賦稅,縣官如果不能完成收稅任務,不能升遷還要降級,更要扣薪俸。這種情況是自己前程跟工資重要?還是欠稅農民比較重要? 傷害百姓的代價總是很低的,抵的過良心譴責的就繼續搜刮百姓,不願意伺候上官討好過客的話,只好不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
這是社會制度的問題,卻也是每一位古代讀書人的自我矛盾。依照著各朝代墮落的情況而有程度上的差異罷了。陶淵明誠惶誠恐勇敢地選擇了遁世,他選擇了人煙稀少的一條路,卻也更能面對自己的真性情。
c.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從意義上來說,我可以了解到為什麼老師說陶在中國文人裡是個傳奇英雄,因為有太多太多的人就是折腰了,妥協於官場現實。他們打從心裡羨慕陶的作為跟勇氣。他提供了後世文人一個桃花源,讓飽受官場淫穢臭氣的官爺們可以有一個偷閒的想像空間。對我來說,陶淵明代表了面對真性情的勇氣,重要的是自己怎麼面對自己,而不是旁人與世俗的眼光。
2. 承上題。請發揮你的觀察力與想像力:如果陶潛是個現代人,讓他感到壓迫的「體制」會是什麼?他可能會選擇什麼樣的生活來逃離它?他在那種生活裡又可能遇到什麼問題?
a.我認為會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功利體制吧。在這個金錢與物質獲得巨大進步的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關心自身的成就與收入。在我們的認知中,各種事物是否足夠,不是看絕對的比較,我們不會因為比古代人多洗衣機多冰箱而感到快樂,卻會因為隔壁鄰居買新豪華名車而感到忌妒。我們會對於那些與我們相似跟同等級的人感到忌妒,在這個講究平等的現代,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有無可限量的能力,市面上多的是講如何成功的書,如何實現夢想,各種新聞媒體建構出上流社會的生活應該是怎樣。這些種種引導著勢利的文化,一種針對外在條件來決定評價的機制。如果陶淵明生在現代只是個荒郊野外種田的農夫,去台北的高級西餐廳恐怕也得被服務生高傲輕慢一番吧。
而這個時代的精英制度體制(相對於古代的階級體制),更讓我們了解,透過個人的才智和能力,就可以爭取到更好的地位跟財富。由此財富跟地位被賦予了道德性質,似乎富人就代表才是個有用的人,大眾越來越相信世俗地位可以忠實反映個人價值。富人不只是比較是比較有錢而已,他們很可能根本就是比較優秀。在這個時代,一個人如果善良聰明又有能力,為什麼還會貧窮呢?
陶淵明的時代,因為他有士大夫讀書人的身分,所以不會感到地位上的困窘,相信附近的農村鄰居也都十分敬重他。而物質上的生活,當個縣官的生活跟當個農夫的生活條件應該也不會差太多。但是到了現代,大家多少都唸過書,如果你沒有好的地位,多少帶有你這個人的價值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是不是不努力打混浪費社會資源云云。物質上的差異也會帶給他一些焦慮,同樣都生活無虞有車開,但是自己開台塑 Matiz,同儕的朋友開BMW,心理多少不是滋味吧。
如果陶淵明生在現代的話,我想壓迫他的感覺,就是這種地位焦慮了吧。
b.首先,這樣的現代生活要入世我覺得並不會太難,比起古代當個違背良心的縣太爺應該是容易多了。除了政治之外,還有非常多的選擇可以得到對得起自己的社會地位跟物質滿足。不過既然題目是逃離,所以真要逃離的話,恐怕陶淵明會變成波希米亞主義者吧。
波希米亞人這個詞被用來指稱那些希望過著非傳統生活風格的一群藝術家、作家與任何對傳統不抱持幻想的人。在法國人的想像中,「波希米亞人」會讓他們聯想到四處漂泊的吉普賽人,他們是自外於傳統社會的一群人,不受傳統的束縛。
《美國大學辭典》中將 bohemian 定義為「一個具有藝術或思維傾向的人,他們生活和行動都不受傳統行為準則的影響」。保守的美國人經常將波希米亞人和毒品以及自陷貧困連結在一起,然而,過去一個半世紀以來許多最有才華的歐洲與美國文學名家卻都擁有波希米亞氣質。
波希米亞的意思是任何你可以便宜地生活與工作,而且行事不落傳統的地方,一個能達到心靈自由的社區。19世紀與20世紀初在許多城市中都有興起過波希米亞社區:德國慕尼黑的施瓦賓區(Schwabing)、法國巴黎的蒙馬特區(Montmartre)和蒙巴納區(Montparnasse)、美國紐約市的格林威治村、舊金山的北灘區(North Beach)以及之後的海特-艾許伯里區(Haight-Ashbury)、英國倫敦的切爾西區(Chelsea)、費茲羅維亞區(Fitzrovia)和蘇活區。現代的波希米亞社區包括有中國的大理、泰國的清萊、尼泊爾的加德滿都、荷蘭的阿姆斯特丹。
c.如果陶淵明變成波希米亞主義者,他可能會有一些古怪行為跟面對物質上的困窘。波希米亞文化強調原創性跟生命中的非物質層面,但是只要過於沉溺,就會想打破傳統跟人為規範,玩些達達主義,搞無厘頭文化,搞些驚嚇群眾的事情。而太急於把性靈需求擺在人生中的首位,也會因為輕忽現實而必須耗盡心力來維持生活。
不過即使如此,這種看似偏差荒繆的非主流生活方式,也會產生了不少優秀的詩人、旅行家、作家,讓許多在主流社會體制下感到焦慮的人找到可以寄托情感的對象。
參考資料
- 陶淵明詩選 徐巍
- 我把最近知識份子還需要儒家嗎? 傅佩榮
- 我愛身分地位 Alain de Botton
- 淺規則 吳思
- 波希米亞主義 維基百科
我發現…我跟學長修同一堂國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