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還是前年就有注意到 QCon 大會在大陸開始有了,囿於時間和費用考量一直沒成行。今年中換工作後比較有空了,就決定報名 QCon 上海站。第一次買破萬塊的 Conference 門票(四千左右人民票),收穫跟見識長進不少。Qcon 是個專業於軟體開發的研討會,議題多元,除了技術面,也有管理面、產品面、創業的議題,重要的是講者都是工程師背景,所以調性上就是比較合啊。
QCon 一天有六軌議程,每天有不同專題軌。他們的議程設計是主辦單位先決定有哪些專題軌,然後由該專題出品人負責該軌的講者邀請、審核和品質控制,蠻像策展的感覺,基本上該軌的議程都很有連貫性,有些出品人也會搞一些該軌特別的活動,例如圓桌討論、圖像引導等等。每天早上開場的時候,出品人還會上台介紹當天該軌的議程,很像在拉票。一整天的那一軌,出品人當然也就是主持人,同時因為出品人也是這個議題的專家,所以和講者應對和聽眾的Q&A也可以應對的很好,甚至擔任外國講者的即時翻譯。相較之下台灣的大型研討會像 COSCUP 雖然有進行議題分類,但卻沒有連貫的感覺,主題感較為薄弱。
行程
機票是看 xdite 推薦的 hipmunk 找的,花了台幣 $9160,住的地方在 airbnb 找到很便宜的民宿,六天五夜只花了台幣 $4300,超省。
Day 0
會議的前一天有技術訓練營,本來報名 Docker 的,竟然取消了。最後只有開成 Spark 就去報了(又花了1600人民幣)。這訓練是跟小象學院合作的,一整天把 Spark 通通教了一輪和 live demo,包括核心 RDD、Streaming、Spark SQL、Machine Learning 還有 GraphX,講師很牛還帶看了 Spark 源碼,也順道大推 Scala。
一整天這樣教,沒有搭配實作是蠻填鴨教學的,所以小象學院還有送線上課程,就甘心。
Day 1
- 第一場 Keynote 在推 Container 和 Docker。如果已經研究過 Docker 的話,就比較沒有新收穫。
- 第二場 Keynote 是 Spotify 的工程總監談工程師文化,非常有收穫
- 接下來上午聽了產品這一軌,聽了范凱從JaveEye->大公司->二度創業的故事,還有高春輝做產品跟技術的經驗。
- 下午都在工程師文化這一軌,聽了百姓網、七牛、蘑菇街的工程師文化。
Day 2
- 第一場是個 Java 大牛講軟體變更,其實蠻有料的,不過小枯燥。
- 第二場似乎是贊助商場次,講 SDN,聽不懂啊。
- 接下來上午場聽了 Lean Startup,第一場就是前一天的 Spotify 的 Kevin,這次講 Lean Startup,以及他之前在 Abode 作 revel 和現在 spotify 是怎麼作產品的。也是很有收穫
- 清風談之前在豆瓣的管理經驗,包括 svn->git,以及介紹內部系統 CODE、Code Review, CI, Deployment (這一場感覺比較適合放工程師文化那軌)
- 下午前兩場轉去聽大數據,第一場百度我睡著了(好吧,下午第一場是我的罩門)。第二場是個妹子講廣告系統架構,重點是根據不同應用挑選不同的數據結構。還錶了一下大陸的網路環境不要作跨data center的同步。
- 接下來又回去 Lean Startup 軌,聽了百度 91 team 講迭代專案管理,最後是天天動聽的創業故事。
Day 3
- 第一場 Keynote 是螞蟻金服(i.e. 支付寶、餘額寶)的 CTO 魯肅。聽完震撼了,人家要推出給整間銀行用的雲端 PaaS 金融平台。
- 第二場 Keynote 是 OpenWRT,講說 Open Source 也可以賺錢。因為自己這方面已經聽過很多了,就沒認真聽了。
- 接下來聽了英語流利說分享了在大陸有哪些可以用的第三方雲服務
- 余弦分享網站安全,好厲害的 hacker 啊,這場很有料啊
- 不四分享了天貓如何用 nodej.js 做網站前後端分離,這個議題剛好今天也看到 TonyQ 在聊
研討會體驗
- 繳費有點麻煩,線上繳費只支援支付寶,所以我是特別寫信給主辦單位,要求現場繳費的。
- 名牌的設計有兩個帶子固定,確保名子在前面。這設計國內我只在 DSConf 看過,是很細心的設計。
- 名牌上還有條碼,進場要刷。
- 除了午餐自助餐,還有晚餐。雖然我晚餐都外出跟朋友吃飯去了… XD
- 現場匿名即時打分的機制:演講時場內傳 iPad,出口也有場務拿著一台讓你按 滿意/普通/不滿意
- 晚上就收到 email 有當天的大部分投影片的下載連結,主辦單位有在收集! 贊!
- 會場沒有提供 wifi,所以我只有不靠譜的 3G 網路… orz
其他觀察
- 大陸的 R&D team 都好大啊啊啊,100人是小團隊,1000是中型團隊。感覺 CTO 等級都是帶過幾百人啊。
- 搭了一次 Uber,算是不錯的安全選擇。不過司機說 Uber 在上海作不起來… XD 因為有別的打車 app 用支付寶 or 微信支付,也不需要用現金,而且也有高檔車可以叫。台灣的線上支付工具落伍啊。
- 看到很多二維碼的應用,台灣不知道為什麼沒有流行起來
- 微信很夯,很多廠商都申請官方帳號做應用
- 有跟趨勢的朋友聊到台灣沒有這種大型軟體研討會,蠻可惜的。社群主辦的活動是不少,但是這種商業化的大型專業研討會似乎沒辦法。
推薦去嗎? 對我這種英文不夠流利,用中文吸收和溝通還是輕鬆自在些,有時候在小島生活久了,還真沒注意到對岸已經厲害到不同時空(well, 因為有GFW的關係,也真的是完全不同的網路世界),所以明年有空還會來參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