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看太多人說跨國企業是如何的邪惡,是社會問題的兇手,是民主的殺手。
我內心是既忿忿不平但又矛盾。有個中文左派右派傾向測試我去做了一下。經濟上我是個右派,是個自由主義者,反對政府對經濟的干涉。政治上我卻是個左派,注重社會福利、環境保護、政教分離、反對戰爭等。所以真的是有點左右矛盾,讓我想到”積極開放,有效管理”這句饒富趣味的話。
我認為自由主義是理想的,假設每個人都很理性聰明,而且長期來看很好。但是現實不是這麼完美,不是每個人都很聰明,每個人生命也有限,所以在混沌跟有限的時間內,光靠自由的理想是不行的,所以需要必要有短期效果(即使長期不好)的措施。但總的說,大自由帶來的長遠的利益只要能超過補救措施帶來的長期負效應,那個犧牲時間來換取短期的好效益是值得的,畢竟這個短期長到人的生命這麼長。
回到公司,我的疑問是,他們總是認為企業 = 資本家 = 少數人的自私自利 = 無惡不作,而談經濟學的基本書也不會談到企業,似乎把企業單純看成資本家一個人可以為所欲為的組織。但是我覺得企業是很大的,要做什麼也有很多限制的吧。企業多有很多股東,不同企業,政府,員工,大眾都有持股,所以這個權力責任是很複雜的,我感覺這個複雜會帶來一種制衡,而不會讓公司企業變成發狂的階級。
anyway… 來看看公司的歷史吧,了解公司的過去,才能了解現在代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