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直起來

真是太捧腹好笑啦,一種讀起來幽默又順暢的文體,不會作做的冷笑油然而生。作者紀蔚然是劇作家,台大戲劇系副教授,外號”冷伯”。這本書是他在副刊專欄每週的散文集結,還有簡媜、楊照、楊澤、駱以軍 背書推薦。

孤獨卻溫暖,懺情又滑稽。作者睥睨人世的眼光正是我的眼光,作者的偏見就是我的偏見啦… :p

強力推薦,很好讀,很幽默。

有篇提到”後設”,後設是指意識到自己正在做一件事,一邊做事一邊剔析揮之不去的自覺。還蠻有意思的,因為我發現我也常常會這樣,很會”後設”的人,大概都不太會演戲吧。所以常常我在很多熱鬧場合,很難融入那個環境,我常常抽離出另一個自我,想著跟當下完全無關的事情,亦或覺得自己很突兀之類的…. XDXD

一課經濟學

這是本出版於1946年,主張自由學派(相對於凱因斯學派的政府規劃與經濟管制手段) 的經濟學入門書,手法是透過經濟問題來批判常見的公共政策和政府政策的謬誤,在過程中學到基本的經濟真理。

整本書以一貫之的一句話,就是 ” 經濟學的藝術,在於不只觀察任何行動或政策的立即影響,更要看較長遠的影響。不只追蹤政策對某個群體產生的影響,更要看對所有群體造成的影響。不只注意直接的因果關係,更要注意到間接的因果關係。” 

很多時候政府的政策只是為了立即見效,而忽略了長期的負面效果。或是只有針對某個小群體有好處,對大眾卻是更大的看不見傷害。政策常常會有利於某些群體,但相對犧牲其他所有群體,而這個受益的群體因為自利,總是會振振有辭的說服大眾接受,甚至混淆視聽讓大家無法思考是非。

這本書的時空背景也很有意思,當時正是凱因斯學派盛行,美國羅斯福推行新政大行干預經濟的時代,但作者卻反其道散播自由經濟思想。現在批判凱因斯已是常態,但回想當時確更顯得作者的洞燭先機,也是如此才能讓這本書到現在還可以歷久彌新地出版。

整理幾個重點,也是很亂… :p

閱讀全文〈一課經濟學〉

知識份子《台灣知識精英具深度的12篇精彩演講》

非常不錯的12篇演講集,有提到台灣知識分子的歷史(陳映真)、中國知識份子的美學修養(蔣勳)、從士人到公共知識份子(余英時)、談儒家思想(傅佩榮)、台灣的宗教現況(李亦園)、科技理性跟信仰道德的關係(沈君山)、藝術跟人文之美(何懷碩)、從心理學觀點講知識份子(楊國樞)、知識份子跟宗教的關係(釋聖嚴)、檢討台灣的政治文化(南方朔)、從經濟觀點看台灣的知識份子(高希均)、總結台灣知識份子的過去現在未來(蕭新煌)。 註: 以上列的不是題目,是我的認為的實際內容。

這本書最讚的就是講者的背景各異,所以闡述出來的知識份子觀點都不同,非常有意思。像是有幾篇觀點甚至有衝突,如說傅佩榮讚賞儒家,何懷碩卻不喜歡儒家(他認為儒家狹窄了藝術的發展)… :p 南方朔認為中國人缺乏西方的自我反省能力,只會官大學問大只有自己才是對的,但是傅佩榮提到的儒家卻是有反省能力(引論語的證據),同樣跟西方一樣都有了解到人的缺陷面,因此需要反省。時時進修反省自己。

我的感覺是,大體喜歡批評中國人(相對於西方)的作家,第一個要打的通常就是支配中國最悠久的儒家思想,但是我常常聽到看到的卻又都是照直覺照印象沒有經過理性分析不分青紅皂白的打,很多問題我覺得明明就不是儒家造成的,但卻硬是被當成罪魁禍首。anyway… 這樣看起來我的立場似乎是不討厭儒家吧。

以下整理一些有心得的段落… 閱讀全文〈知識份子《台灣知識精英具深度的12篇精彩演講》〉

圖解經濟學

Update(2007/3/5) : 本來有整理重點的,不過幾乎都整理到了… >”< 為尊重原書版權,只好忍痛 Private 起來,抱歉。

常常聽到一些經濟學的名詞,似懂非懂的,這本書提供了最基本的入門,配有重點整理圖表。告訴你最基本的how跟why。

經濟學跟創造軟體有什麼關係呢,Joel 給電腦科系學生的建議之一就是在畢業前學會個體經濟學。Joel說 : “懂商業基礎的程式師會是個更有價值的程式師。事情就是這樣。有些程式師的點子從程式的立場來看有道理,但由資本主義來看完全不通。”

另外學習經濟學,不只是因為想了解資本主義社會裡的經濟活動,更想掌握一套分析社會現象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