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宋營銷筆記 心得摘要

蠻好看的一本書,喜歡這種帶有行銷理論架構,但是字裡行間盡是作者實戰經驗總結出來的書。案例講的很不錯的,很生動。說是營銷筆記(Marketing 在中國大陸叫營銷,台灣叫做行銷),但作者卻更多從經營的角度去思考,書的副標就是營銷的營,首先是經營的營。看完覺得書名應該改叫做商業運營筆記吧,哈。

這算是作者營銷筆記的上集,在講 Product 跟 Price,期待作者的下一本書講 Place 跟 Promotion。

基於經營的營銷觀

  • 企業成功,不是單靠營銷。即使短期靠營銷紅了,如果經營邏輯不對,也無法長久。企業的成功根本上還是經營邏輯的成功。
  • 波特提到兩種作法取得卓越 1. 提升企業經營效率,但這有極限,也會被對手追上 2. 要有戰略地位
    • 是企業的戰略地位,不是品牌定位
    • 企業的戰略定位,需要有與之匹配的獨特經營活動來支持,而不是一句口號目標而已。
    • 案例是南城香的服務北京人名的全時段社區餐飲 (網上的案例分享)

關於產品

  • 營銷 4P 不是方法,也不是理論,只是一個模型框架,說明營銷經營的所有活動,可以分成這四個部分。而且這四個是互相配合的。
    • 這本書談產品和定價,另有下集談渠道和促銷
  • 產品是營銷的基石,雖然市場營銷主要負責賣產品,但仍應該影響公司產品發展: 搞清楚市場上顧客對產品的反饋、收集顧客意見、進行市場調研,幫助產品部門改進公益、研發更有競爭力和價值的產品。
  • 選擇做什麼產品,就決定了企業可以做多大。要看市場有多大、以及市場分散的程度。產品越工業標準化,供應鏈才能配合,企業才可能做得越大。
    • 強勢品類: 客人會先想買哪個牌子
    • 弱勢品類: 客人會先想去哪裡買
  • STP 進行市場細分不是目的,單單細分不能獲得優勢。而是需要針對這種細分,採取對應的特別的經營活動,這才能塑造出競爭優勢。
    • 市場細分判斷指標
      • 要可識別性和可衡量性
      • 市場容量
      • 可接近性,指有渠道可以接近
      • 反應性,指能對營銷活動有反應,產品能提供目標市場需要的價值
    • 這裡的案例是講茶葉市場,這是一個弱勢品類,掌握渠道比品牌更重要。
  • JTBD 理論 (Job to be done),用戶不是買你的產品,而是雇一個商品來完成他的任務,所以搞清楚顧客的任務很重要,不是產品中心思考,而是要用任務來思考。
    • 案例: 熊貓不走蛋糕,其實是生日策劃公司,而不只是賣蛋糕
  • 創新的本質是一種新組合,而不是一種新技術。產品開發不需要極度潔癖,也不要100%抄襲。
    • 跟隨創新策略: 等待同行品牌用新產品開發市場,市場若接受,才在這個基礎上改造和創新。不然新產品成功機率太低了。
  • 產品體驗設計很重要: 通過產品設計、包裝設計,需要讓顧客能感到產品的高品質
    • 顧客感覺到好,產品才是真的好
    • 如果產品很好,顧客感受不到,那就是產品體驗設計沒有做好
    • 運用各種設計方法,讓高品質看得見、摸得著、讓顧客可用五感感覺到。
    • 案例: 喜家德餃子,一字長條型,這樣內餡才看得清楚
  • 包裝設計不是比誰好看,而是比誰能降低營銷和傳播的成本
    • 顧客收到好看有趣的包裝,也能增加拍照和曬圖的慾望
    • 電商可以哪個角度就拍哪個角度。線下則要考慮貨架,兩面都要考慮。
    • 包裝要
      • 便於品牌的識別
      • 傳遞描述性和說服性信息
      • 方便產品運輸和儲存
      • 便於消費者消費
      • 在貨架上突出顯示,不只考慮單個,還要考量大面積陳列
      • 美學功能與價值體現
    • 案例: 紅糖薑茶
      • 先洞察,找到戰略重心 “暖”
      • 用一系列營銷動作,來執行戰略方針
      • 新 slogan 和改包裝設計
  • 產品說明書一定要簡單易懂,關係到使用體驗、複購、口碑
  • 定位理論不贊成品牌延伸品類,但小米是個反例。所以還是要看到底可否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獲得優勢。會不會更好賣、營銷成本更低? 若沿用同品牌,新產品會傷害原有品牌嗎?
    • 不一定單品牌只能做一個品類。例如雀巢就很多品類
    • 像寶潔那樣多品牌,也是因為他有自己的發展歷史,不斷收購而來的
    • 主打經濟便宜的品牌,要做豪華高檔生意,則建議用新品牌
  • 產品發展的兩種思路
    • 日本內卷,微創新和持續改善,產品細節設計很足,使用體驗很好
    • 美國外捲,技術創新和戰略佈局,顛覆式的創新產品打開新市場

關於定價

  • 價格也是一種重要的產品特徵和特性
    • 動了一個P,另外三個P也需要相應改變
    • 鑽石就是愛情忠誠度的 PoW 工作量證明,很貴但不實用
    • 送禮的商品,價格要透明,要夠貴,價格帶不要太分散
    • 定價就是定位
  • 供需理論說降低價格,銷量就會上升
    • 但不一定正確。例如奢侈品,或是價低反讓人覺得品質低,需要漲價
    • 報價太低,反而讓人質疑專業能力低
    • 定價沒有標準答案
  • 三種定價策略
    • 基於顧客價值,如果沒有競爭的話,可以完全用這種方式,不用管成本
    • 基於競爭,但並不是比對手便宜就是對的,例如 Apple 就定高價,利人利己,讓其他廠商有生存空間
    • 基於成本,大宗商品常用,2C的比較會用前兩者
    • 真實商業競爭中,許多是基於定位和競爭先決定定價,再反推成本會是多少。例如主打的低價品牌的產品開發,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價格,然後反推原料用什麼等級。
  • 相比增加銷量、降低成本,漲價是提升利潤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 繼續談定價策略的實務困難,例如圖書也是成本定價,因為根據內容價值定價有困難
    • 說奢侈品是用顧客價值定價,也不是完全正確,因為雖然製造成本很低,但是他們的廣告成本其實非常高
  • 滿足不同支付能力和消費偏好的客戶,最大化利潤: 價格歧視(一級、二級、三級)、差別定價、優惠券、限時促銷、綑綁銷售、備選產品定價
  • 錨定價格效應: 菜單第一頁先放最貴的招牌、奢侈品線下門店,要有價格特別的商品
  • 用小米手機一開始的低價策略舉例,談不同產業、不同產品、不同商業邏輯,要求的淨利率是不同的。極低利潤的定價策略在長期商業邏輯上是不成立的。有些老闆甚至不在乎虧損也想做某個生意,因爲他賠的起。
  • 談顧問諮詢的定價。顧問諮詢很難scale,而且定價要看客戶是誰以及你對他能提供的價值
  • 談有四家門店破萬的餐飲品牌: 人均客單價越低,能開的店就越多。顧客真的會在乎兩三元,一線城市的創業者很難做出萬店品牌,因為他們不知道三四線城市的顧客是怎麼想的。
  • 定價策略: 滲透策略(低價切入)、撇脂定價(高價切入,例如特斯拉、蘋果)
  • 趣味性定價、價格誘餌(多提供一個干擾選項給客人,更貴或是C/P較低的版本,幫助客人更快選擇)、價格帶模型(看看有沒有價格空隙的機會)
  • 談定位理論的局限
    • 定位的核心觀點是顧客認知,品牌存在於客戶心智
    • 購買決策流程,客戶首先區分想買的商品類別,細分到某一個品類
    • 如何做到品類第一? 市占率第一,不然就是創造一個細分品類
    • 定位理論的局限性
      • 定位的初衷是解決商品同值化下的問題
      • 做定位需要大量的廣告來支撐這個心智位置,廣告量就是心智戰爭的兵力
      • 但是現金大規模傳播的媒體正在消失,廣告費越來越貴
    • 企業的成功,靠的是正確的商業邏輯,而不是一個單純的品牌方法
      • 例如靠銷售代理機制
      • 例如靠私域流量、社群營銷,不打廣告
    • 定位有適合的品類和行業,必須有配套條件支持才行
      • 作者覺得定位理論過譽了,因為有很多不符合定位理論卻經營成功的
      • 例如命名,作者覺得定位的書太過於用自己的理論去解釋一個名字為何麼成功
      • 例如定位理論反對品牌延伸,但亨氏也成功在不同品類用同一個品牌成功啊
    • 定位理論對快消品尤其有效,因為缺乏產品壁壘,需要定位來區分。由於消費頻次高、受眾廣,也更適合投放大量廣告
    • 因此,品牌塑造和商業經營不能用一個簡單模型去解釋
      • 用定位理論這個單一要素去判斷,不夠科學客觀。

發佈留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