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市場營銷 心得摘要

很不錯的一本基於科特勒理論的行銷書籍,很喜歡這本的編排架構,光是目錄就是整本書的精華摘要 。書名叫做極簡,內容果然也沒有廢話太多,幾乎都有抓到行銷學的關鍵重點。雖是從行銷學理論來當作主結構,但作者還加上了現代數位營銷應該要談的成長駭客、數據指標跟團隊架構 。書中搭配理論的案例也不錯,稍微可惜好幾個舉例都重複用作者做的 TurboABC 就是了。

  • 作者推薦行銷最重要的五本經典
    • 科特勒 行銷管理
    • 定位 Al Ries, Jack Trout
    • 整合營銷傳播 Heidi Schultz
    • 大數據 Schonberger
    • 成長駭客攻略 Sean Ellis

第一章 全局

  • 行銷不是一些點子跟創意,而是一套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工具體系
    • 數千萬預算,不是給一些零散點子和打法
    • 而是能知道要關注什麼、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發力點在哪裡、如何打敗對手等等
    • 規模化的市場營銷實戰,需要兼有完整專業體系,和落地打法的支撐
  • 行銷是 瞭解客戶需求 並滿足客戶需求,可分為八大模塊
    • 了解客戶需求
      • 市場洞察: 了解環境、行業、競爭者、客戶
      • 客戶細分 : 因為客戶是多樣化的
      • 目標客戶選擇 : 找到能發力的對象
      • 定位與品牌: 要佔領客戶心智的哪個位置
    • 滿足客戶需求
      • 市場營銷組合 : 指4P
      • 量化指標和結果追蹤: 設定目標
      • 團隊架構與考核指標
      • 黑客增長: 用實驗驅動增長、提升效率
  • 科特勒講了七個模塊,整合營銷傳播講第四個P
  • 定位和成長駭客出自 實戰派
  • 規模化的市場營銷,需要兼有 專業體系 和 落地打法

第二章 市場洞察

目的: 了解更多、打得更准
無論做不做都會發生,只是深度和廣度的差別,當然有些創辦人很強靠經驗直覺,例如 steven job
不做當然也可以打仗,只是打沒那麼準而已。
但營銷專業的地方在於: 會利用模型和數據工具,可以結構化的做、持續的做
四個維度要看: 宏觀環境、行業、競爭者、目標客戶,有五種洞察模型可用:

五種洞察模型

  • PEST 分析宏觀
    • 現在和未來的宏觀環境,適合我們做的生意嗎?
  • 波特五力 分析在此產業的生存空間
  • SWOT 分析自己和競爭者的優劣勢,抓住機遇打敗對方
    • 外部的機遇和威脅、內部的優勢和弱勢
  • 競爭者模型
    • 作者自己發明的,就是把 直接競爭對手、間接、替代者、潛在進入者,都列出來而已
  • 用戶畫像 Persona 分析客戶

市場洞察也還有很多專業市場調研公司

市場的數據收集

二手數據: 就可以知道90%的宏觀環境、行業和競爭者訊息了
一手數據: 先做定性調查(座談會or深度訪談),在做定量調查(問卷),這樣才知道要問什麼問題來統計
但目前利用技術手段追蹤,正在取代向客戶提問,成為主流的數據收集方式
CRM 升級為 DMP,紀錄客戶全生命週期行為

第三章 客戶細分 和 目標客戶選擇 (STP)

STP 分別是市場區隔S (Segmentation)、目標市場T (Targeting)、定位P (Positioning),是行銷學的重要理論。

我們只服務誰,這是一個需要取捨的難題。需要高層的膽識和能力去決定。
目的是做差異化,才有競爭力。

  • 這是兩件事情,要分開做
    • 客戶細分,這個比較不會變化
      • 細分市場要可以被差異化描述,而且量級足夠大
      • 不同客戶做分群維度,範例用長城汽車根據款式偏好x價格區間
      • 可用網格模型表述
    • 目標客戶選擇,這個會變化,企業會選擇去進攻不同目標

第四章 定位

極簡定義: 在客戶心智中佔領一個差異化的位置。用一個極度簡化的定位信息。
三種經典定位方式:

  • 領導者定位: 強調人無我有
  • 挑戰者定位: 強調人有我優,或人有我不同
  • 重新定位競爭對手的定位: 創建自己的空位,弄一個新的品類

要能講清楚差異化,用一個詞或一句話,清楚表達:
我們是誰、我們做什麼、我們有何不同
實際落地,需要用品牌去佔領客戶心智中的那個位置
定位的主體是品牌,不是企業和組織。

第五章 品牌

定義: 一個包含功能價值和情感價值兩方面的承諾
承諾的含義是,給客戶一個明確而穩定的預期,推動客戶消費決策
消費品的功能價值佔比較高,高端奢侈品則是情感價值較高。
做更高級品牌的暗語: 不僅僅是…..
品牌價值圖…. 不就是畫個圈寫上承諾、功能價值和情感價值…. ???
雖然品牌概念早於定位,但定位理論可以大幅提升品牌的生產力

品牌和定位,幫助我們解決,用一個怎麼樣的品牌承諾,去佔領客戶心智中的那個差異化位置

關於定位和品牌,我強力推薦馮衛東的升級定位24講,有更完整精彩的內容。

第六章 市場營銷組合-前3P

4P 分別是 Product (產品) 、Price (價格) 、Place (地點) 、Promotion (促銷),是行銷學的重要框架,涵蓋營銷的四個組成部分。

4P 就是兌現承諾的手段,並且 1+1+1+1 > 4 協同發力,不能互相衝突
在線教育企業偏好 明星代言可以快速短期彌補產品的品質感和信任感不足
前三P若差不多,就靠第4P來發力了。營銷人手裡沒有爛牌,爛牌也要打成好牌。
企業內有不同崗位在驅動4P: 產品經理負責產品組合、價格組合。零售經理、電商經理負責渠道組合。公關經理、廣告經理、媒體經理負責促銷組合等等

這一章不好看,因為作者認為營銷人主要是在做第4P,所以這章有點沒啥乾貨啊。近期看到談 Product 和 Price 比較精彩的是小馬宋的營銷筆記

第七章 市場營銷組合-第4P

促銷組合(Promotion Mix) 本質就是後來的整合營銷傳播 IMC
包括傳統廣告、數字營銷、公共關係、銷售促銷,這四類傳播工具

  • AIDA模型: 認知、興趣、決策、購買
    • 整合營銷傳播模型: 說明傳統廣告用於 認知階段、銷售促銷用於購買階段 (p.147圖)
    • 整合就是在於客戶在購買決策階段中,用這四種工具發揮不同傳播能力
  • POES 模型
    • Paid media, Owned-media, Earned-media
    • S 是作者發明的 Sales Platform
    • Paid media: 認知
    • Owned media: 興趣
    • Earned media: 評論分享、二次傳播
    • Sales Platform: 購買、忠誠
  • POES 是實用的整合營銷傳播實戰模型
    • 可來佈局人力和預算
  • 如何分配才是落地難題? 品牌型廣告 v.s 流量型廣告
    • 傳統廣告基本就是品牌型廣告,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好感度
    • 流量型廣告與客戶直接互動,帶來淺在客戶
    • 雖然可以 100%放在流量型,這樣銷售預測比較簡單、最沒有風險
      • 但是後期會發現獲客成本增加、轉化率變低。因為市場對我們認知的客人不夠多,信任度不夠
    • 傳統廣告大規模轟炸趕魚,數字營銷拉網捕魚 的協同模式 (ihower: 就是 種草 收割 麻)
    • 做轟炸品牌型廣告的當月比例是 8:2 或是 7:3
      • 一線城市,單個城市 1200~2000W 品牌飽和式攻擊,搭配 300~400萬流量型廣告
      • 省會級城市,500~1000W 品牌,200~300W 流量型
      • 地級市,300~500W品牌,80~150W 流量型
    • 之後會倒過來,變成 2:8, 3:7,甚至 1:9, 0:10
      • 因為極少有企業能一直轟炸品牌型廣告
      • 一年內針對單個城市飽和攻擊 1~2 次即可,因為太貴了
      • 每家企業的配比是 CMO 的成功秘密
    • 最終還是看 淺客數規模、銷售額規模、ROI 等有無成長
  • 傳播三要素
    • 目標客戶: STP回答了
    • 傳播內容: 定位和品牌回答了
    • 傳播渠道: 上述的四個工具配比。這也是隨時代持續在變化
    • 作者認為 內容營銷、社交(媒體)營銷,只是內容創新、渠道創新而已,並不能上升到營銷高度。營銷兩個字被濫用了。
    • 看清本質比較重要

第八章 黑客增長

又叫 用戶增長 or 用戶運營,用來提升 市場營銷 的生產力
一套通過高速度、跨職能的試驗來驅動五種增長(AARRR)的方法
專注用戶數量的增長和用戶生命週期價值的最大化
工作更依賴數據分析、編程、跨團隊協作(e.g. 產品研發團隊)、內容驅動、工具驅動、流程細節,用試驗來驅動增長

  • AARRR
    • 獲客
    • 激活
    • 變現
    • 留存
    • 推薦
  • 黑客增長閉環: 分析 -> 提出想法 -> 排優先級 -> 測試 ….. (無限循環)
  • 線上教育行業: 池內養魚(微信群)、再釣魚,已經是標準流程了
  • 各種微信號管理工具
  • 客戶推薦拉新佔銷售額有多少,是一個健康成長的重要指標
  • 不能取代廣告投放,也不是只有微信群運營

這章講的還好,對於什麼是黑客增長這章簡化到太模糊了,不夠有重點跟結構。作者有另出個一小時的入門濃縮線上課程 可以買來看。

第九章 量化指標和結果追蹤: 設定目標 (對事考核)

  • 頂層量化指標
    • 表示最終結果: 花多少錢、效果、ROI
  • 市場營銷部內關鍵指標
    • 表示 執行過程
    • 品牌、流量,客戶的全生命週期都可以量化 p.208
      • 流量型量化指標漏斗
      • 品牌型量化指標清單
    • 這是導航系統
  • 六套表: 有完整體系、以及好的溝通命名
    • F 市長戰鬥表報表(日月),每天看、每天發
    • P 年度計畫與達成表,每月看
    • M 媒體選擇,每天看
    • D 城市和產品拆解 ,每天看
    • CR 創意表,每天看
    • T 基礎指標,每天看
  • 優先做 P 和 F 表
  • 最好能系統化自動產生,而且就是要這麼多表,熟能生巧
  • 可有預警閥值,即時提醒
  • 轉化率和 ROI 計算,要用追蹤累計(把之後才成交的也算進來) 才準,因為客戶的決策週期可能很長,時間錯位了
    • 到底要追蹤多久,每個企業不一樣,可能追蹤到次月、次次月、次次次月即可
    • 日報可以用簡單累計,但是月報和年報要準
    • 甚至分開算 轉化率(累計追蹤1天)、轉化率(累計追蹤3天)、轉化率(累計追蹤7天)

第十章 團隊架構與考核指標 (對人考核)

談人如何安排,不同公司會合併以下職能成為不同部或是不同組別

  • 十多種職能
    • 市場洞察
    • 品牌
    • 公關關係
    • 數字營銷
    • 傳統廣告
    • 大數據和 CRM
    • 創意設計
    • 黑客增長
    • 零售
    • 異業合作(戰略合作)
    • 地推
    • 社交媒體
  • 作者建議可分三個組: 品牌、流量和黑客增長
  • 市場營銷部門要扛業績嗎? 跟業務團隊互甩鍋?
    • 現在的技術可以追蹤了,因為以前只能看間接的目標,例如品牌知名度、市場佔有率等等
    • 現在直接看淺客數量、銷售額、ROI 這三大指標,三者要一起看
  • 市場營銷團隊,一半做流量、一半做品牌。一半技術活、一半藝術活。

這章可惜不夠明確,如果可以針對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公司,直接建議可以怎麼分組就更好了

最後

整體的結構還是很不錯的,可惜有些章節還差強人意,例如 6, 8, 10 章。
另外可能是因為我同時也在看小馬宋的營銷筆記,頓時覺得這本在商業思維的層次上就沒這麼厲害了,不過行銷學的範圍也就是這樣了吧。

相比我已經修過台大MBA學分班的行銷管理課,學校教的內容多了一整章的消費心理學,但沒有成長駭客,也沒有實戰落地才需要的數據追蹤和團隊架構。

發佈留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