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談了來自客戶的 Feedback,這一章作者談另一種回饋機制:透過程式測試得知目前開發的情形(Coding Feedback!)。
Put Angels on Your Shoulders (讓測試當你的天使)
Code 一直在變,我們需要一種持續又快速的 feedback 告訴我們這些程式碼建不健康:是我想要的程式嗎? 最後的 commit 有沒有弄壞任何東西? 這時你需要的一種機制可以一直幫你確保這些,也就是自動化的單元測試(unit tests)。
因為測試的流程總是 1.Setup(設定初始資料) 2.Exercise(執行某些操作) 3. Verify(驗證輸出結果與預期相同) 4.Teardown(清空資料),所以目前每套程式語言一定都會有一套 xUnit framework 的測試框架可供使用。
另外還可以加裝一套 continuous build 工具(例如 CruiseControl),它可以自動 checkout 最新的程式碼並測試,一旦有人送交了有錯的程式碼,馬上就可以通知並修正(這時候fix bug最簡單且成本最低)。
當你的 unit tests 達到 Regression tests 程度時,這時候做重構(refactoring)時就有更大的自由(自信),因為不需要擔心改爛了什麼你不知道的東西。
另外搭配 test coverage 工具可以幫助你有個大概的鳥瞰。寫 test 像是一個聰明的投資,因此報酬效率也很重要,trivial method 不需要寫,把火力放在你最擔心出錯的地方。
Use It Before You Build It (用之前先測試怎麼用)
這節進一步談測試驅動開發(TDD),在寫程式前先寫好測試程式。透過先寫測試程式,可以從使用API的觀點來思考怎麼寫程式、怎麼設計API,因而寫出更好用、一致及簡潔的程式介面。
Different Makes a Difference (差一點差很多)
在我這台沒問題啊,為什麼換一台電腦就不對了? 只要換一個平台(即使是不同版本的作業系統),不同就是不同,而太晚發現這樣的問題要修理是非常麻煩的,尤其是正要 release 的時候才發現它沒辦法在某某你想要的平台上執行。
我們當然可以要求 QA team 要在不同平台上測試,但是如果他們只是手動測試,就不如自動測試來的及早發現。我們已經會在 commit 程式前在自己電腦上執行一次 unit testing,現在要做的事情是要在你所要支援的不同平台、不同版本上再測試一次。不過好累啊,這時候就必須靠 continuous integration 工具來幫忙,每當有人 commit 時,這個工具就會自動 checkout 出來執行測試,我們分別在不同平台(例如可以使用 VMware 或 Virtual PC)上設定好這個工具來做自動化測試。
Automate Acceptance Testing (自動化驗收測試)
重要的商業邏輯除了 unit testing,還需要驗收測試獨立於所有程式之外,而且客戶必須親自驗證這個結果。也因為因此,我們需要一個工具讓客戶也可以新增編輯跟修改驗收測試(without coding),
這本書介紹的工具是 fit.c2.com/,它使用 HTML table 當作定義的介面,客戶可以直接編輯加入新的功能,接著加入可能的輸入與正確的預期值。然後 developer 再根據這個 table 產生 fixtures 資料,並比對測試結果是否成功。
感覺像是協力式的 unit testing,你還是必須自己寫測試,只是必須有別人提供你什麼是正確答案。
Measure Real Progress (測量真正的進度)
紀錄花了多久做事提供了很好的 feedback,可以幫助專案計畫、估計跟效率測量。但是一般常用的 timesheet 多半用於薪水用途而非真正花費的時間,這點要特別注意。另外常用的紀錄完成百分比,作者也認為很沒用。一個比較好的方式是紀錄 1.估計多少時間 2.已經花了多少時間 3.估計還需要多少時間來完成。根據真正花了多少時間的經驗,加以比對一開始的估計值,可以獲得很好的經驗用於估計下一個類似的任務。
紀錄真正的時數對於使用 backlog(要完成的任務清單)和 Iteration 也非常重要,如果剩餘的時間超過這次 Iteration 了,就知道必須移動某些任務到下一個 Iteration,反之則有時間多加工作。
最後是注意紀錄的時間單位,以分鐘太細了,以週就太粗囉。我們的經驗是超過一天的 Ticket(Issue) 應該都可以想辦法拆小,1hr、2hr、4hr、8hr 應該是不錯的範圍。
Listen to Users (聆聽使用者)
作者在這章最後特別提了使用者的回饋。即使有寫測試程式,我們還是很容易忽略來自真正使用者的聲音。每一個使用者的抱怨都有其道理,盡量試著找出真正的問題,而不是怪罪使用者不懂、不了解系統如何操作。
程式Bug、文件Bug、使用者會認知錯誤也要算是Bug。而不是讓客服人員回答說:喔,那不是Bug, 你犯了一個大家都會犯的錯誤。即使聽起來很笨,也應該去試著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