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A Whole New Mind

也是蠻多人(如大前研一)推薦的,拿起來看過之後,發現蠻好念也蠻好練習的,作者列出六個關鍵能力可以做些什麼,而不只是談談右腦也很重要的道理而已。

書的結構非常簡單明瞭,先介紹左腦右腦之分,再談why現今只有左腦不夠,還需右腦 (這也是原書明 A Whole New Mind的本意,左右腦都很重要),接著提出在高科技的優秀能力之外,我們還需培養高感性跟高體會的工作能力,接著作者更明確的指出六項能力,並附上練習作業 (真有意思,不過很多資源都是國外的,不太不方便存取,例如他列出的書跟團體之類的)。

為何右向思考的重要性增加? 左向思考培養出一群”知識工作者” (律師/醫生/會計師/工程師/MBA/高科技等),讓世界經濟成長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但是光靠左向思考已不再足夠,作者認為有以下三個原因 (不過我認為更貼切的說,應該是資本主義、全球化、電腦科技) : 

  1. 富裕,當生活基本需求跟功能都達到了,人們會更進一步想要美觀、 獨特、有意義的東西,追求有美感跟性靈層面的東西  
  2. 亞洲,全球化讓各種左向類型的白領工作都遷移或外包到開發中國家(印度、中國等),因此已開發國家的知識工作者必須掌握海外勞工無法以低廉工資達成的右向類型能力,像是辨認事物間的關連(而非執行固定作業)、完成新的工作挑站(而非處理制式問題),以及綜觀全局(而非分析單一環節)等。
  3. 自動化
    新科技正逐漸顯示,眾多左向思考的工作將被電腦軟體所取代 (連棋王都贏不了深藍啦)。任何制式化職務,只要遵循規則,都有可能滅絕,就算印度會計師沒有搶走你的飯碗,財稅軟體也遲早會取代你。左向思考專業人士必須從自身找出電腦無法做的更好更快更便宜的能力。

想了一下,發現作者還蠻現實的,而不是用哲學人生之類的角度,真有意思 (笑)。不過自動化的部份倒寫的有點天真科幻了。anyway… 我們必須要優秀的高科技之外,培養符合高感性和高體會的工作能力。

高感性指 創造藝術性及精神性美感、辨認趨勢和機會、敘述精采故事、以及聯結表現無關事物成為新發明的能力。
高體會指 體察他人感受、了解人際微妙互動、尋找自身和激發他人的命喜悅、以及超越紅塵俗物,尋找生命意義的能力。 

作者舉幾個例子說明高感性高體會的應用,如醫生聆聽病患、日本流行文化、產品區隔(訴諸顧客的美感和情感需求)、著重創新與產品差異性的高感性軟體工程師 (由海外的低階工程師負責程式寫作、維護、測試、改版作業等),畢竟要先有發想跟創作,產品也需要被包裝跟市場競爭,這些均非一紙規格所能解決。提到 EQ 這本書 所說的,IQ影響事業成就的比例只有4%~10% 之間。還有嬰兒潮時代成群浮現,當人年老時會比較看重生命意義。

作者列出的六個關鍵右向能力 :

1.不只有功能,還重設計

光是提供堪用的產品、服務、體驗或生活型態,已經不夠了。如今無論為賺錢或為成就感,都必須創造出好看、獨特,或令人感動的東西。

設計是實用與意涵的結合,已成為自我實現與事業成就的關鍵能力,因為

  1. 經濟發展讓好的設計比過去容易取得,更多人可以體驗其樂趣
  2. 設計成為企業存續的關鍵要素,以進行產品區隔和開拓新市場,更代表競爭力。基本品質和合理價格止是入場券,勝敗關鍵不再是功能或經濟因素,而是難以具象的獨特性、美感和意涵等特質
  3. 培養出設計品味,可以讓地球變得更美好。

關於這個議題,我個人推薦還可以看看美學的經濟,最近關於設計即國力的討論也越來越多了。

2.不只有論點,還說故事

現代人面對過量的資訊,一昧據理力爭是不夠的。總有人會找到相反例證來反駁你的說法。想要說服別人、灌輸資訊,甚至說服自己,都必須具備編織故事的能力。

人的原始腦袋比較容易理解故事,因此人類多數經驗、知識、思想都是以故事型態儲存,故事也比較容易記憶。而今日的事實俯拾皆是,要查什麼數據資料非常便利(例如問google),因此有能力將事實套上背景,以 “觸動人心” 的方式傳達給人的說故事能力變得越來越看漲。

說故事不能取代解析性思考,但能補其不足,讓我們以創新角度看事情,發現新觀念。抽象分析若透過一個好故事來傳達,將更容易理解。另外說故事也是一種產品服務區隔關鍵,君不見現今越來越多產品會輔以故事,附以情感意義。

市面上我也有看到幾本跟說故事有關的商業書籍,像是 說故事的力量:激勵、影響與說服的最佳工具說故事的領導

3.不只談專業,還需整合

工業時代和資訊時代需要專業和專才,但隨著白領工作或被外包出去,或被軟體取代,與專業相反的才能也開始受到重視:也就是化零為整的整合能力。今日社會最需要的不是分析而是綜合──綜觀大趨勢、跨越藩籬、結合獨立元素成為新好產品的能力。

整合(Symphony)是一種綜合而非解析的能力,也是一種從看似無關的領域之間找出關係的能力。它代表體察宏觀趨勢而非特定事實,也包含了將不協調的東西配對創造出新事物的能力。有三種人可以透過辨認關係一展所長

  1. 跨界者,即現在越來越強調的跨領域專長,資歷廣泛 
  2. 發明者,依靠靈感建立新連結的能力,是右腦的專長
  3. 隱喻家,隱喻是以別的事物來形容一件事,是一種富想像力的理智,能幫助人們相互理解與溝通文化差異,並協助我們尋找事物意涵。 

交響樂指揮協調樂器之間的關係固然重要,但終極目標是融合這些關係,讓整體效果超越個體總和。感性時代 “掌握關係之間的關係”的能力,又名”綜觀全局”,已快速成為殺手級的職場能力,明星主管和一般主管的關鍵差異就在於趨勢判斷,即讓領導人從大量紛雜資訊中辨識重要趨勢,據以策劃未來的全局思考能力。

作者強力推薦的練習方法是學習繪畫。繪畫主要就是在辨認關係,察覺事物的相對關係,再統合為整體,推薦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 的繪畫學習方式,另外還有聽交響樂,相關書籍有 腦內交響曲:從認知科學與文化探討音樂的創造及聆賞

4.不只講邏輯,還給關懷

邏輯思考是人類專屬能力之一。不過在一個資訊爆炸、分析工具日新月異的世界裡,光靠邏輯是不行的。想在未來繼續生存,必須了解他人的喜好需求、建立關係,並展現同理心。

同理心是把自己想像成他人,設法揣摩對方感受的能力。不是同情,而是感同深受。人的情緒多半不是訴諸語文表現出來,而是透過表情,而詮釋他人表情正是右腦專長。今天電腦連辨識人臉都不太準了,更何況臉部細微表情跟情緒。可以簡化成公式的工作逐漸外包,留下來的工作將比以往更著重人際互動層面的能力,因此同理心變成突顯個人優勢的關鍵因素。同理心也是一種生活態度跟人類相互理解的工具(跨越國家文化),也跟設計/整合/說故事能力相關。

作者強力推薦 EQ 這本書。

5.不只能正經,還會玩樂

太多證據顯示多笑、保持愉悅心情、玩遊戲和幽默感,對健康與工作都有極大好處。當然該嚴肅的時候要嚴肅,不過太過正經對事業不見得有益,對健康更有害。在感性時代,無論工作還是居家,都需要玩樂。

玩樂已成為工作、生意跟個人健康很重要的一部份,體現在三方面

  1. 遊戲,近年來遊戲產業已演變成關鍵產業,遊戲本身也是最好的學習工具,可以促進右腦活動,幫助解決模式辨認類型的問題等。遊戲產業不只是程式設計,更是結合藝術、設計、故事等能力
  2. 幽默,逐漸公認為衡量管理才能、情緒智商和右腦思考的準確指標,它需要體察情境背景、總覽全局以及匯集不同觀點形成新視野的能力。
  3. 愉悅感,展現在提升工作效率與成就感上,除非在做事中獲得樂趣,否則人很難成功。而且對個人健康也有很好的幫助,可以減少壓力荷爾蒙跟加強免疫系統。

今日的玩樂哲學可以加強工作倫理,並賦予更高的意義。遊戲可以帶給新一代職場成員全腦思維的學習經驗,同時催生需要感性時代關鍵技能的新興產業。幽默結合了許多在自動化和委外時代尤顯可貴的成熟思考能力。單純的大笑就可以引發愉悅感,從而帶動創造力、生產力和合作意願。

作者有建議可以去玩電玩遊戲,我個人則是推薦可以看看大前研一認真玩樂的 OFF學 一書。

6.不只顧賺錢,還重意義

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極為充裕的世界。無數人因此掙脫了營生桎梏,得以追求更深層的渴望:生命目的、出世意義,以及性靈滿足。

富裕讓我們有心力在尋找意義上面,而龐大的嬰兒潮世代也正邁向中老年,思緒開始轉向性靈層面。人們也希望自己的工作能更有意義,渴望把自身的性靈價值(人生觀)帶到工作環境。個人天職是最理想的工作態度,因為它本身即可帶來滿足,視工作為天職的人不是為了物質好處,而是為了工作本身而工作。人類更終極的目標是對意義的追尋,發覺自己的深層能力,並投注於超越個人欲求的目標。

最後,作者要我們問自己三個關鍵問題:

  1. 海外勞工是否比我更便宜?
  2. 電腦是否比我更快?
  3. 我的工作在富裕時代是否還有需求?

看下來是本非常值得推薦的好書,而且才兩百多頁而已。作者綜合近年來越來越看重的議題(設計/說故事/創意/EQ/玩樂/生命意義等),用”右向思考”來一以貫之,看完之後就不會只想當個”知識工作者”啦。

其他書評:

發佈留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