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A Whole New Mind

也是蠻多人(如大前研一)推薦的,拿起來看過之後,發現蠻好念也蠻好練習的,作者列出六個關鍵能力可以做些什麼,而不只是談談右腦也很重要的道理而已。

書的結構非常簡單明瞭,先介紹左腦右腦之分,再談why現今只有左腦不夠,還需右腦 (這也是原書明 A Whole New Mind的本意,左右腦都很重要),接著提出在高科技的優秀能力之外,我們還需培養高感性跟高體會的工作能力,接著作者更明確的指出六項能力,並附上練習作業 (真有意思,不過很多資源都是國外的,不太不方便存取,例如他列出的書跟團體之類的)。

為何右向思考的重要性增加? 左向思考培養出一群”知識工作者” (律師/醫生/會計師/工程師/MBA/高科技等),讓世界經濟成長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但是光靠左向思考已不再足夠,作者認為有以下三個原因 (不過我認為更貼切的說,應該是資本主義、全球化、電腦科技) : 

  1. 富裕,當生活基本需求跟功能都達到了,人們會更進一步想要美觀、 獨特、有意義的東西,追求有美感跟性靈層面的東西  
  2. 亞洲,全球化讓各種左向類型的白領工作都遷移或外包到開發中國家(印度、中國等),因此已開發國家的知識工作者必須掌握海外勞工無法以低廉工資達成的右向類型能力,像是辨認事物間的關連(而非執行固定作業)、完成新的工作挑站(而非處理制式問題),以及綜觀全局(而非分析單一環節)等。
  3. 自動化
    新科技正逐漸顯示,眾多左向思考的工作將被電腦軟體所取代 (連棋王都贏不了深藍啦)。任何制式化職務,只要遵循規則,都有可能滅絕,就算印度會計師沒有搶走你的飯碗,財稅軟體也遲早會取代你。左向思考專業人士必須從自身找出電腦無法做的更好更快更便宜的能力。

想了一下,發現作者還蠻現實的,而不是用哲學人生之類的角度,真有意思 (笑)。不過自動化的部份倒寫的有點天真科幻了。anyway… 我們必須要優秀的高科技之外,培養符合高感性和高體會的工作能力。

高感性指 創造藝術性及精神性美感、辨認趨勢和機會、敘述精采故事、以及聯結表現無關事物成為新發明的能力。
高體會指 體察他人感受、了解人際微妙互動、尋找自身和激發他人的命喜悅、以及超越紅塵俗物,尋找生命意義的能力。  閱讀全文〈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A Whole New Mind〉

升級 WordPress 2.1

新的 WordPress 2.1 “Ella” 推出了,我參考 Upgrading WordPress 跟 Plugins-Plugin Compatibility-2.1  更新了我的部落格。以下是我有用到 Plugins :

至於多了什麼功能,可以參考 十件你應該認識 WordPress 2.1 的事。把編輯器直接分成Visual跟Code兩種模式我覺得還不錯,之前要跳新視窗很慢。Pages 現在可以像編輯文章一樣設定 Page 成草稿或不公開等,蠻實用的。而把文章跟推薦連結的分類合併我覺得對升級的人蠻困擾的,因為本來是兩回事,現在硬是湊合在一起… :(

炒魷魚株式會社

應該是看到博客來的蔡康永推薦才注意到的吧,看了一些內文之後,似乎非常有趣,就買回來看了,是一本探討工作職涯的小說。

自從有了”上班工作”這樣的經驗跟一些體會,就對這樣的議題有點玩味,我自己也曾有類似被炒魷魚的心情,那種 “我為公司付出這麼多,公司怎麼可以這樣對我!!” 的想法,完全沒有辦法跳脫出來而忿恨不已。這讓我聯想起奇異CEO威爾許在致勝一書中提到開除員工時的這句話 “誰說是殘酷無情加上達爾文主義?應該說秉公處理,效果奇佳。”

一方面是 “公司又不是我的,再賣命也沒用”,另一方面又屬於公司這個團隊,希望公司賺錢,對公司有十足的忠誠。兩種極端有時候如何拿捏跟區分常常不太容易,要能喜歡工作,有工作表現,同時間又能看清”公司又不是我的”的這種分寸,(除非自己是老闆?)

越是不能區分”工作”和”上班”之間有何不同的人,越容易成為裁員的對象。個人究竟能為公司創造多少利潤?以一個業務員來說,大概作夢也沒想過,自己所販賣的商品售價和成本之間的毛利差額,還必須扣除個人薪水、退休準備金、公司硬體設施管理維修費用、交際費、交通費之後,才是真正的純利。

因此這本書翻起來還蠻容易有體會的,裡面提到一種境界是超然的智慧,對於自我意識和實際狀況之間的距離,拿捏的剛剛好,不輕易自怨自艾。 閱讀全文〈炒魷魚株式會社〉

網路巨變元年雜談

雖然上一本書看完後會很high,有種未來世界網路革命的使命感(?)。但書中有一個重點我沒有特別提到,就是作者在序中特別提到的「無法相互理解的兩個世界」,像我們這樣「住在網路世界裡」的年輕世代跟傳統產業的大人世界常常是很難溝通的,如同 Mr.6 的這篇 媒體報報網路,網路也要抱抱媒體 所猜測的,在台灣「懂互聯網並思考可以在上面做什麼事」的人估計大約只有五千人左右。

就算只用上網人口來看,在台灣能夠運用所謂的 Web 2.0 服務更是少數中的少數。Google Apps 應用服務網站版 推出之後,有些人會緊張這會威脅某些中小企業生存,不過建議你可以看看這一期的 Intelligent times 雜誌專訪台灣Google工程研究所所長簡立峰,裡面談到Google不做 localization !!產品全都是全球標準化,跟Yahoo會在每個國家放很多人做localization不同,做 localization 會吃掉成本,會吃掉 Google 的創新能量。新產品的目的不在高市佔率(事實上除了搜尋引擎,其他Google服務市佔率都不高),Google的商業模式就是廣告,只要廣告能夠持續成長,目的就達到了,不斷推出新產品的目的在於教育未來的使用者,很多用Google產品的,都是重度使用者。這麼說起來,我覺得這也算是Google的邊開火邊移動策略… :p

扯Google扯遠了,我想說的其實是雖然Web 2.0這麼熱血,但是這本書對於”如何獲利”這個關鍵核心問題卻沒談到什麼,不回歸到現實面的的話,就很容易只是個盲目流行,大家來做 Web 2.0 網站,但都賺不到什麼錢最後泡沫化。剛好看到 毓毓的窩 這個Blog,跟 Mr.6 完全相反走向(Mr.6是創業角度而alanc是投資人角度)… :p 吹捧的人多,熱血的人多,難得看到能有反面思考的blog。alanc 特別討厭 Mr.6 的天真 (看Mr.6的人好多啊,若是看完Mr.6再來看這個blog,應該可以澆醒很多人。) alanc 認為這些Web 2.0 長尾理論等等只能解釋出網路的”現象”,而沒有切中其中贏家的獲利關鍵。alanc 的文章可以從他整理的這篇 2006年本站新聞事件與文章回顧 開始,推薦 再談YouTube從Google的獲利模式笑看長尾理論矽谷吉柯德先生們,爭向Google大風車單挑 等幾篇。

閱讀全文〈網路巨變元年雜談〉

網路巨變元年-你必須參與的大未來

新年第一本書,224頁的輕薄小書,初看書名覺得會不會又是一本打嘴砲的書,不過看到在日本的評價很好,拿起來翻翻後覺得還不錯就買下來了。

作者是旅美的日本IT產業人,也有創投背景,因此也不例外的有些樂天主義,整本書非常精簡易懂,涵蓋到最重要的網路革命元素: Google、Blog、Web 2.0、長尾理論、open source、低價革命、群眾的智慧等,並把這幾樣東西環環相扣的連結起來。像講 Blog 就應該要提到 filter 資訊過濾器(如Google)的重要。,而低價革命、open source造成的生產成本降低,人人都可以生產內容,加上網際網路讓配銷成本降成幾乎0,這些又都與長尾息息相關。

這本書對於Web 2.0的解釋我覺得還蠻精采的,作者認為Web 2.0的本質是 “肯定網路上不特定多數人(或企業)並非被動的服務享受者,而是主動的創作者,並積極地開發技術或服務,鼓勵這些人參與”。

開放API讓網路整體大幅進展,也使收益總額增加。而利用開放遠端所開發出來的系統,與在封閉的情況下開發,成本上的差異將會擴大到好幾百萬倍,而在利用開放遠端資料或服務前,自己也必須抱持開放分享的態度才行。而日本的最大入口網站雅虎跟樂天仍繼續固守Web 1.0 (跟台灣蠻像的),這樣便等於扼殺了使用者追求長尾商機的機會。

服務提供者針對個人提供了遠端的便利性。而個人為了享受這個便利性,必須在遠端公開各種資訊作為回報。服務提供者搜集個人在遠端公開的資訊,創造出全體的新價值。這就是 Web 2.0 時代的服務結構。

閱讀全文〈網路巨變元年-你必須參與的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