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看到博客來的蔡康永推薦才注意到的吧,看了一些內文之後,似乎非常有趣,就買回來看了,是一本探討工作職涯的小說。
自從有了”上班工作”這樣的經驗跟一些體會,就對這樣的議題有點玩味,我自己也曾有類似被炒魷魚的心情,那種 “我為公司付出這麼多,公司怎麼可以這樣對我!!” 的想法,完全沒有辦法跳脫出來而忿恨不已。這讓我聯想起奇異CEO威爾許在致勝一書中提到開除員工時的這句話 “誰說是殘酷無情加上達爾文主義?應該說秉公處理,效果奇佳。”
一方面是 “公司又不是我的,再賣命也沒用”,另一方面又屬於公司這個團隊,希望公司賺錢,對公司有十足的忠誠。兩種極端有時候如何拿捏跟區分常常不太容易,要能喜歡工作,有工作表現,同時間又能看清”公司又不是我的”的這種分寸,(除非自己是老闆?)
越是不能區分”工作”和”上班”之間有何不同的人,越容易成為裁員的對象。個人究竟能為公司創造多少利潤?以一個業務員來說,大概作夢也沒想過,自己所販賣的商品售價和成本之間的毛利差額,還必須扣除個人薪水、退休準備金、公司硬體設施管理維修費用、交際費、交通費之後,才是真正的純利。
因此這本書翻起來還蠻容易有體會的,裡面提到一種境界是超然的智慧,對於自我意識和實際狀況之間的距離,拿捏的剛剛好,不輕易自怨自艾。 閱讀全文〈炒魷魚株式會社〉